我為你畫的東京地圖(上)
有一本書,我想為你寫,是關於東京的。
也許,你已經來過東京一次。跟著旅行團走了台場、淺草、迪士尼樂園。
也許,你已經來過東京很多次。自己逛了銀座、六本木、神田神保町。
也許,你還沒有來過東京。
無論如何,你不可能知道東京的全貌;因為這座城市實在很大。
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,親身經驗過的東京大概也只有幾分之一而已。除了家住的地方,學校、公司的所在地,幾個大家常去的鬧區,如新宿、澀谷、原宿以外,對這一大塊土地,恐怕相當陌生。
比如說,我,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東京人,前後做了三十年的東京市民。可是,連第一次來觀光的外國遊客都去的地方,像台場、迪士尼樂園,我卻一次也沒去過。
「你的興趣很偏激吧?」我聽到了你說。
確實有所偏激。
不過,你問問常去台場、迪士尼樂園的東京青年到過神田神保町沒有。我估計,人家十之八九會瞪著眼睛反問道:「請問,那是甚麼地方?」
迷宮都市
建築史家陣內秀信說,東京是「迷宮」。我覺得這比喻滿恰當。
東京的馬路,沒有一條是直線走的,反而像蜘蛛網那樣,蜿蜒卻互相連接,讓人容易失去方向感。
例如,離御茶之水車站不遠,被老一輩文人喜愛的山之上飯店後面,有地下葡萄酒吧門口的地方,隔著坡道是錦華公園,從中間走下來,應該到駿河台下十字路口,往右拐就是神田神保町書店街了。可是,我每次在那裡,都忽然迷起路來,神祕地忘記何從何去,不敢相信自己至少來過一百次。原因很簡單:斜坡上去,轉進另一條斜坡走下來,再拐彎到斜行路,簡直蒙眼轉了幾次身子一樣,正常人也不可能保持方向感的。
好不容易走到了駿河台下,沿著靖國通,往西走一段應是書店街,往東走則該有滑雪板店街。然而,站在十字路口,兩邊都望不到的,因為這條馬路的形狀好比是從洞穴裡蜿蜒出來的長蟲一樣……
不管是長期居民、新來者還是外地人,隨便上街走東京小路,很容易迷失的。連計程車司機都會。尤其在住宅區單行道特別多,拐來拐去,每次回到同一個地點,總出不去「迷宮」是多麼恐怖的經驗!
黑箱般的地鐵網
巨大「迷宮」的居民一輩子不知東南西北。從城中一個地方,移動到另一個地方,大腦也不一定認識到相對方向。
在一個地方下樓梯搭地鐵,到另一個地方下車出來,中間都在地下隧道裡,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往東,往南,往西,還是往北走了。
東京地鐵網越來越發達,越複雜,越混亂。有些車站作幾條線的交叉點,本來是為了乘客換車方便;然而,實際上,月台和月台之間往往非常遠,走了十分鐘都到不了。這麼一來,令人懷疑是否坐車過去快些,但該坐甚麼車去呢?我現在究竟在哪裡?
這樣的地鐵簡直跟「黑箱」一般;人們只知道起點和終點,猶如化學實驗的起因和後果,關於過程卻完全是「?」。
到了目的地站後,看著門牌找地方幾乎不可能。這裡沒有「××街××號」那樣簡單易懂的地址,而永遠是「××區××町×丁目×番地×號」。如果光憑地址看地圖,找到了要去的地方,你保證會贏得本地人的讚揚。
所以,在東京,不僅是計程車司機,連郵差都常常迷路。怪不得,衛星全球定位系統一上市就普及得異常快。
個人化地圖
巨大「迷宮」的居民,在腦海裡,都有張個人化的地圖。
比如說,住在目黑、在澀谷上班、晚上約朋友去六本木玩、週末回世田谷父母家去的女職員。她腦海中的東京地圖,大概只包含市區西南部的一塊而已,大約才三十平方公里。對她來說,東京北部的板橋區、足立區等,幾乎不存在一般,簡直跟北海道、沖繩一樣遙遠,一輩子沒有機會去都說不定。
總面積達二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大都會,實際上是無數張個人地圖拼接、重疊而成的。
所以,你來東京,即使是四天三夜,也最好有一張地圖。
很多朋友從外地、外國來這裡。我總覺得,只要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,很想帶他們在我的個人地圖上走走。可是,我現在明白,時間和資源永遠不夠,乃宇宙定理。於是想到寫這一本書,給你當參考。
隨身攜帶兩種地圖
大「迷宮」的居民認識方向,不可能憑蜘蛛網般的馬路。反正,市區公路常常堵塞,自己開車或叫計程車總不如搭電車、地鐵方便。於是在東京,最常見的公共地圖為兩種鐵路圖。
第一種是地鐵路線圖,所包含的範圍基本上跟市區界限(東京二十三區)一致;用十三種顏色標誌著十三條地鐵的路線。丸之內線塗成紅色,東西線塗成粉藍色,銀座線塗成黃色,日比谷線則塗成灰色……;這些顏色長期固定,對東京居民特別熟悉。
這張地圖看起來很像電路,乃人們在大都會這個精密機器內部移動時候,必須理解的一套密碼。除非你經訓練能夠在腦袋裡,自動連接特定的顏色和相應的路線,否則看著圖也很難迅速找到要去的地方,因為車站特別多。
第二種則是地面上設的JR各線以及各家私鐵的路線圖。東京人認識方向時候用的就是這一種。畢竟,在看不到天空的地下隧道裡,不可能知道東南西北,除非你母親是鼴鼠。天上有了太陽,能看到外景,就好說話多了。
你在東京單獨上街,最好隨身帶有這兩張交通圖。 |